沁州干馍

  • 发布时间:2019-11-08 09:51:36
  • |
  • 作者:沁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26次
沁州干馍制作技艺,2011年被公布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沁州干馍是沁县特色小吃之一。

传说干馍曾在李渊起兵反隋时做过军粮。当时,李渊兵困沁县,沁县徐村的徐懋公援粮救急,给李渊的部队送去了小麦粉。可是火头军早被打散,于是便把石头烤热将面团置于石头上,焙成型,被叫做干馍。食用时,咀嚼充分,口舌生津,无需饮水且不必担心噎喉,后来干馍成了军队以及远行商旅的最爱。唐代时黍米还是百姓的主要食物,隋朝时就能用白面充当军粮,可见当时沁县小麦种植的广泛,也足以说明这里曾经的繁华富足。

      作为面点制作,和面是第一位的,想要制作出口感好的干馍必须用80℃-90℃的水和面,水太热会把面烫熟,水太凉则烤不出松脆的饼。在案板上反复揉面之后,用“轱辘锤”将面擀成碗状,中间着香油调料捏成饼,放于围有大铁圈的焦炭火上烘烤,最终成干馍。均匀受热过后,炉火中的干馍被吹成了空心,出炉之后,饼质酥脆。沁县人喜欢在干馍中放上熟肉或热糕,这样味道更佳。标准干馍一般一斤面打五个或五个半,直径11-12厘米,要有一定厚度,这样水分流失最少。高标准的卤肉干馍中的卤肉不能超过二两,要让肉香和面香相得益彰。

      干馍这种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食物遍及沁县城乡,哪怕是再小的一座村庄里都能找到一个打干馍的小铺。实在是因为沁县人日日离不开这种味道,那些远离故乡的沁县人但凡有返乡机会,或是听着有故乡人来,必然会第一时间想起干馍的滋味。作为一种地方风味,干馍的味道就是故乡的味道,这种味道通过家族式的传承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来,虽然看似简单却永久地保留在了当地人的味觉记忆里。

640 (3).png?v=17322743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