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公共图书馆“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 发布时间:2022-07-27 17:03:34
  • |
  • 作者:沁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302次

山西省公共图书馆“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四五”时期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全省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对照文旅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形成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为目标。

(二)充分发挥省图书馆的头雁引领示范作用,以省图书馆学会为行业组织纽带,以总分馆系统为统一业务平台,促进市级图书馆积极发挥区域协调带动作用,推进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整体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

(三)树立空间、资源、服务并重的理念,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推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力推进群众文化惠民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提质增效。

(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工程,深化全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探索我省智慧图书馆建设模式与路径,重视民国文献保护和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做好重点项目,增强文化自信,以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担当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建设。

1.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要求,从设施设备配置、文献资源建设、服务提供、人才培养、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建设。

2.制订并出台《山西省公共图书馆业务总分馆建设标准》,从统一管理系统、统一业务规则、统一文献管理、统一数字资源共享等方面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实现上下联动、统筹管理、协调运行、高效服务。

3.开展公共图书馆业务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省、市、县各级图书馆应立足实际,依据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各项制度进行审核修订,逐步搭建业务制度管理体系,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评估,以制度力量提升服务效能。

4.做好全省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发挥评估定级“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作用,利用国家评估标准开展自查自检,将全省总分馆建设标准纳入评估体系,推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效能、业务建设、保障条件,以及协调发展方面明显改善。

(二)完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1.深化总分馆制建设,充分发挥山西省图书馆总分馆系统优势效能,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范围内采用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并接入省、市业务总分馆平台,建设“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总分馆模式。

2.省图书馆结合全省实际,牵头制定统一的单位代码编码规则、业务条码规则和工作账号管理办法;制定统一的文献分编规范;制定统一的读者证制作标准和馆际借还规则,从而达到总分馆体系内业务的统一、规范、有序。

3.实行县域内图书文献的统一管理配送。县级馆利用流动图书车定期调整各分馆和服务点的文献品种、数量,扩大各分馆和服务点的文献品种,提高文献利用率。

4.延伸总分馆体系下沉服务触角,将农家书屋纳入全省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效衔接,构建深入基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使其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承载体之一,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5.拓展总分馆体系覆盖面,结合“五型机关”“双拥单位”“书香校园”创建工作,吸纳政府机关、银行、学校、部队、文旅等相关单位成为分馆或服务点,通过总分馆系统推动公共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银行、进校园、进军营、进景区。

(三)创新拓展城乡公共阅读空间。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在全省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之后,最大限度确保市、县级两级公共图书馆机构的独立和设施的完备;推进运城市图书馆和太原市杏花岭区图书馆成立机构,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机构体系完备。

2.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前沿理念,不断优化环境和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建设区域性知识、信息和学习中心,打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高品质文化空间,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3.各级公共图书馆要继续提升办馆条件,没有固定馆舍、馆舍条件较差要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公共图书馆建设

用地指标》规划建设新馆。市级图书馆方面,要实现忻州市图书馆新馆开馆完成长治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争取启动和完成运城市图书馆建设,实现市级图书馆馆舍建设全部到位和整体提升。

4.各级公共图书馆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对既有馆舍进行空间再造。立足各自特点,推动各类主题空间、创意空间、融媒体空间建设,打造兼具开放、创新、山西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场所,增强民众文化获得感。省图书馆要完成长风新馆空间再造,通过“空间再造”助推“功能重塑”,为市县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典型示范。

5.各级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做好原馆的规划利用,保持原馆的使用性质不改变。省图书馆要完成原馆址规划的山西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改造工程,实现“三位一体”的新旧馆舍科学布局和功能互补,为市县公共图书馆旧馆规划利用提供有效借鉴。

(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1.深化文献采选供给侧改革,充分关注读者需求。贯彻文献采选“求精谋联”的方针,加强馆际合作,创新实施联合采购,精心挑选匹配各级图书馆定位和用户需求的纸电文献资源,提高文献购置经费使用效益和跨系统文献信息保障水平;拓宽采选途径,完善专业采选、“你选书我买单”、图书捐赠等资源建设方式,不断丰富馆藏,提升资源利用率;注重对本土文献和古籍文献的采选,充分体现各级图书馆在存藏地方、历史文献和开展全民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社会职能。

2.优化少儿服务,提升少儿阅读体验。针对未成年人阅读需求及阅读特点,采选、推荐优质童书,丰富阅读资源;推出渐进式、分级式、个性化的阅读书单,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能力少儿读者的阅读需求;重视引导家庭阅读和亲子阅读,推进书香家庭建设,从最基础培养少儿阅读习惯和素养;结合少儿品牌栏目,开发具有益智性与增值性的精深阅读体验活动;构建少儿数字阅读平台,创建个性化、专业化个人定制图书馆,实现阅读资源、活动资源的精准推送,提升少儿阅读推广工作质量;培育优秀少儿阅读推广人,加强少儿阅读指导,帮助少儿读者选择符合自身阅读条件的图书。

3.拓展适老服务,满足老年群体阅读需求。增强馆员服务意识与能力,完善适老化设施与服务,为老年读者的阅读和活动参与提供便利;扩充适合老年读者阅读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源,打造老年读者专属阅读空间或读书角,为老年群体消除空间不适感,提升老年群体阅读体验;开展适合老年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重点满足老年人情感慰藉、养生保健、娱乐生活等多方面需求,以适应社会老龄化发展。

4.坚持服务创新,补强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加强对特殊群体服务的制度建设,保障特殊群体阅读权益;丰富盲文出版物、大字出版物、有声读物等特殊阅读资源,更新点读机、盲文打字机、听书机等特殊阅读设备,开展专业、细致、耐心的视障阅读指导服务;在市县公共图书馆推广省图书馆“我是你的眼”视障读者阅读品牌服务,持续推进口述电影、名篇诵读、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针对性服务不断创新提质,丰富视障群体精神生活;为监狱、看守所、戒毒场所和社区矫正机构提供阅读资源,联合各场所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帮助服刑人员、戒毒人员获取知识,正确认识世界,提升阅读学习能力。

5.保护三晋文化遗产,提升全省古籍保护水平。健全完善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体制机制,省图书馆牵头制定《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恢复山西省古籍保护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委员会制度,加强行业、部门间协调配合;省图书馆要利用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优势,在全省跨行业古籍修复任务中发挥切实作用;结合《黄河流域各省、区古籍资源普查和黄河文献调查专项工作方案》要求,继续推进基层图书馆古籍普查和目录出版相关工作,并有计划地对全省珍贵古籍和修复成果进行影印和整理出版;推进山西省专题特色资源库建设,构建并发布“山西省珍贵古籍资源库”“山西省地方文献数据库”“山西省黄河文献数据库”等,实现文献普查数据的开放共享和数字化全文发布,方便公众研究和利用。

6.把握文创发展机遇,发挥文创赋能作用,依托“山西文创联盟”,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加强文创产品体系建设,深度挖掘馆藏资源和图书馆元素,提炼开发形成代表性、符号化的图书馆IP,强化图书馆视觉形象。

(五)做大做强全民阅读服务品牌。

1.擦亮现有服务品牌。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擦亮做大做强现有讲座、展览、阅读推广活动等品牌项目,通过资源梳理、文化解读、创意活动、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策划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深入挖掘、弘扬山西传统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加大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为重点的阅读内容引领。

2.培育阅读推广新品牌。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参与省文旅厅主办的“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省、市、县公共图书馆联动,组织实施“书香三晋”“童悦三晋”“书香文源”等品牌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研学体验等方式,一方面将优质的讲座、展览、阅读资源“下沉输送”,另一方面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并加以展示推广,打造“文旅融合”文化新名片。五年内,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应分别创新推出5项、3项、1项以上阅读品牌。

(六)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1.按照全国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框架和标准要求,搭建“中台”概念下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一个网、一片云”,为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做好准备。

2.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支撑和信息处理技术,搭建整体有序、可靠实用、信息高度共享和结构开放的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兼具文化、信息、学习、交流等服务功能的高水平总分馆生态系统;建成互联互通多层级总分馆体系,打破原有系统间的壁垒,规范数据接口标准,实现图书馆服务平台内的集中采购、统一编目、联合检索、通借通还等,通过智能化技术和知识化资源,显著改善县级以下公共文化设施的智慧服务能力,更好适应基层群众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3.Interlib业务系统为依托,实现数字化电子证照应用于公共图书馆业务,打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用户数据,实现公共图书馆与社保系统的无缝连接,使社保卡同时兼具读者证功能,实现其在总分馆系统“一卡通用”,有效加强第三代社保卡公共服务功能,同时大规模拓展公共图书馆读者总量,更好服务全民阅读。

4. 持续加强各级各类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重点围绕尧舜德孝、关公忠义、能吏廉政、晋商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山西民俗文化和黄河文化开展专题数字资源建设,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场景、跨地区的数字资源建设联盟。省图书馆推动优秀地方特色文化专题片《黄河古渡》《山西古长城》《山西古村落》《山西古建筑》等视频资源实现电视栏目、出版物、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转化

5.积极打造我省特色智慧化知识网络图谱。利用语义网、知识图谱、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技术,开展对山西省公共图书馆基础数字资源的细颗粒度内容标识、关键知识点的标签和标引建设,省图书馆要逐步完成对“《山西通志》《山西日报》、政府公开信息和地方特色视频资源精细化标引项目”知识要素的抽取和提炼。通过对资源内容进行知识组织与专题揭示,积极打造我省特色智慧化知识网络图谱,提升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揭示深度和广度。

(七)进一步强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1.继续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强化党建引领,完善由政府部门人员、职工代表、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代表等人员组成的理事会组织结构,落实图书馆理事会、咨询委员会、读者意见建议反馈等制度,持续探索理事会在参与图书馆重大决策、财务审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为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良性发展。

2.加强与学校、行业协会、艺术院团等行业的沟通联络,建立并扩充专家、学者资源储备库,通过前沿高端的策划,打造讲座、展览、学术研讨、文化沙龙、阅读推广、艺术普及等活动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不断深化活动内涵,丰富活动体验;将活动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提炼推敲,编录成集出版并广泛发行,不断强化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与作用。

3.探索建立图书馆与学校的双向融合机制,将阅读推广与中小学校教育有效衔接,推进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高效利用,并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文献购置作用,实现图校协同共联动、资源内外双循环,统筹盘活更多的社会图书资源。

4.省图书馆学会要协调省图书馆、省社科院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等单位,联合成立“全省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聘请各学科专家学者成立智库工作室,旨在实现实体和数字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立法决策服务效能,提升图书馆主动服务社会的能力。

(八)促进文化志愿服务特色化发展。

1.各级公共图书馆要积极申办文明办、团口、民政等系统单位发起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特殊群体志愿服务和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介;进一步规范文化志愿者招募与考核,分类进行培训辅导,使志愿者工作与讲座、展览、研学等活动深度结合,促进志愿服务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持续发挥省图书馆“春雨工程”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

2.孵化和培育志愿服务研学项目,打造“拳头项目”,以项目聚人、以项目引才,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行读”、书香家庭、志愿者读书会等,不断打造特色志愿研学服务品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协调配合宣传、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指导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径,努力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二)强化资金支持。健全财政保障机制,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稳步提高省、市、县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投入比重;保障各级图书馆免费开放、文献购置、活动开展所需经费,特别是要努力实现省级馆的文献购置经费翻倍,市县公共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稳定增长;加大古籍保护、总分馆建设运行、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确保重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和设施设备更新提升;为课题研究、编辑出版、学术研讨等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鼓励引导各类机构和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强化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示范区创建、“文化强县”评比等工作挂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队伍建设。以提升馆员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为目标,面向全省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通过开展业务素质专项培训和举办业务技能大赛等方式,着力打造服务型、科研型、管理型人才队伍;鼓励有条件的图书馆设立馆立科研项目,出台科研激励政策,订立年度科研成果指标,将科研成果与职称评聘相挂钩;省图书馆学会要组织公共图书馆积极加入中部六省图书馆联盟和沿黄九省图书馆联盟,结合相关业务工作,策划组织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让全省公共图书馆融入更大区域的协同发展体系和人才培训机制;优化岗位设置,完善职称申报、聘任相关制度,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评价结果应用于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推荐等方面,不断激发人才队伍内生动力。